上回提到,沒有患任何類型的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,也會在與家長溝通時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。可想而之,對於一班患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,在日常生活會有多常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,面對日積月累的溝通阻礙,繼而被困於情緒山谷中,實在令人痛心。以下為筆者一個深刻的例子。
那是一個為患自閉症的小一學生而設的小組,當日為小組最後一節,過程十分順利,筆者和同事也頗滿意,因為經歷了八節小組,組員都各有成長,當日也能一起完成集體創作(對一班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來說,一點也不簡單呢!)。就在快要完結時,各組員都在收執自己的作品,一位小女孩不願收拾並開始鬧情緒。
筆者並非首次見識女孩的情緒,嘗試從不同角度和以往經驗了解她,因為患自閉症的孩子有時因為其社交障礙,以致未能把事情的原由清楚表達,亦有可能因為其聽覺和觸覺特別敏感,讓他們「發現」到了甚麽事情而我們全不知曉。筆者當時立刻聯想到多個可能性。
「最後一節小組引發起離別的情緒?」
「周邊有甚麽聲音讓她不自在?」
「想媽媽了?」
「同學在收拾時作了甚麽而我們沒看見?」
唯筆者迅速被女孩一一否定,女孩全程只盯著她的作品,若不喜歡,離開它甚至丟了它就可以,為何盯著呢?筆者和同事先讓其他組員放學,再一起花了大概十五分鐘,圍繞著作品去猜女孩為何鬧情緒,直到筆者猜中女孩用來盛載作品的紙碟子不同了,因為被調亂了,讓她認為她的作品並不完整,引致她鬧了一場大情緒。
或許你會覺得,「每隻紙碟都一樣呀!」,「調亂了有甚麽問題?」,但自閉症的其中一個特癥就是偏執性行為,小女孩就是能分辨出那隻不是她的紙碟。因此,表達藝術治療就是在以下三方面為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帶來轉變(Shift):
1 主動的自我表達(Active self expression)
在治療師建立的安全框架下,孩子的參與都是安心、自願和主動的(Active participation),孩子在自在的氛圍下,更能無顧慮的表達,一來積壓的情緒得以舒發,二來他們會更樂意接受在創作中的得著,因為那是由心而發,效果會更顯注和長久。
2 與人連繫(Connect and being connected)
藝術是一個絕佳的媒介,開啟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與人連繫之門。以本文的封面圖片為例,孩子一同在同一張畫紙上創作,當中會牽涉到顏色、創作內容和創作範圍的分享,在藝術的盛載下,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可以與人產生連繫,學習建立社交的界線(Set up boundary),以非言語的方式開啟與人連繫之門。
3 擴闊遊玩範圍(Expand play range)
上文提到,自閉症的其中一個特癥就是偏執性行為,而每個孩子的執著也不一樣。可以是對時間執著,對衣著執著,甚至對上學路線執著。表達藝術就是讓人發現「美」的多樣性,一步步的擴闊孩子的遊玩範圍,提升生活中的彈性。例如,有些孩子在開始時會偏執用黃色的粉彩去創作,但當他發現原來可以用其他顏色,也可以變得「美」,他會學習慢慢放下偏執,以不同的顏色去創作。這就是擴闊遊玩範圍的起點,也是為生活的偏執帶來轉變的開端。
當然,學習社交、放下偏執、提升生活的彈性不能單靠八節小組來完善,需要生活中不停的練習,以及學校和家庭的配合,才能為患有自閉症孩子帶來完全的轉變,讓大家也能生活在同一天空下,不再出現雞同鴨講的苦況。
(歡迎與我們聯絡作免費服務評估,電話6101 6696)
筆者:王域治先生 Nic Wong(表達藝術治療師(IDEC®) / 註冊社工 / Imbrace創辦人)
愛自然愛動愛挑戰愛天馬行空,不甘現狀,常常思考怎樣衝出框框創造新玩兒。
瑞士歐洲研究院(EGS)表達藝術治療副修心理學碩士畢業,熱愛瑞士的青草藍天,更愛香港的人情味和廣東話的鏗鏘味。Nic熱愛兒童及青少年工作,在不同機構及學校服務超過10年後,希望突破現今社福制度框架,與友人創立Imbrace。「Imbrace」取自Embrace(擁抱)一詞,即在藝術中讓人擁抱自己;Imbrace的理念是I'm brace,即在治療室內,我們會是你的支撐,讓你在生活中成為自己的支撐(In Art, I am your brace. In Life, you are your brace)。我們期望在藝術中,與孩子及家長一同學習,一同成長。